2月18日,位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国家大型光伏项目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安装光伏组件。随着光伏组件接片连排,一片深蓝色“海洋”依地势绵延起伏。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有限公司正在快速推进的是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集中式智慧光伏项目。
为确保按期完成安装任务,春节期间,这里每天有三四十名建设者奋战在一线。
这是一个充分利用荒地、荒坡和煤矿采空区、沉陷区“生长”起来的光伏基地。它的建设,为宁夏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探索“光伏+生态治理”的可行路径。
阳光、劲风、黄河,宁夏大地上,蓄积着绿色能量。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越来越珍视这份自然馈赠。
依托全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和“西电东送”重要基地的建设机遇,宁夏逐步成为国内清洁能源发展和传统能源转型的“排头兵”。
在“双碳”“双控”背景下,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国家战略大局和宁夏发展所需,作出推动“绿能开发、绿氢生产、绿色发展”的战略性谋划。行至新发展阶段的宁夏清洁能源产业,向着“双碳”目标,大做转型文章,将绿色渲染得更为浓烈。
立足新起点:在转型中“滋养”新优势
转型,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一次全新的挑战。2020年9月,自治区召开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第一次推进会,将清洁能源产业确定为优先发展的“九个重点产业”之一,聚焦光伏、风电、水电、氢能等领域,建专班、建机制,宁夏能源转型发展加速换挡。
3次推进会、11次专题会议、11次实地调研,积极推进清洁能源产业规划编制、招商引资、项目建设;
《推进“绿能开发、绿氢生产、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宁东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项规划,精准把握“时度效”,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撑、锚定未来、拓展空间;
多方合力的化学作用下,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的“绿色”成分更足:
——在银川经开区,三氯氢硅在隆基绿能15GW单晶硅棒生产车间的还原炉内“变身”;银星能源、威力传动、小巨人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集聚在一起,相互成就,形成了风电核心部件生产及运维检修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产业集群。
——青铜峡牛首山,我区首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工程进入建设期——2021年,全区共有7个总规模78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被纳入国家中长期规划。
——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的村居屋顶上,小小的光伏板,成就着村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的“双丰收”;
(下转第二版)
贺兰山下光伏发电设备整齐排列,犹如蓝色的海洋。
(转载: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