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联通手机信令大数据,并通过全量人口外推专利算法,推算全口径就业人口。以2022年10月为分析时段,分析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居住人口,工作人口分布以及在产业区的分布情况,从用工活跃度、用工人数、用工时长角度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三个产业园(煤基新材料产业区、现代煤化工产业区、化工新材料产业区)进行分析,以及各园区的A/B/C区块用工情况进行分析。
一、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人口分布情况
(一)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人口分布情况
2022年10月,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居住人口为12.12万人,其中居住在宁东镇人数为4.08万人,居住在三个产业区的人数分别为:煤基新材料产业区3.45万人,现代煤化工产业区1.71万人,化工新材料产业区2.88万人。
从居住地热力分布来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居住人口主要集中在宁东镇和煤基新材料产业区,占比62.1%,居住在现代煤化工产业区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区的人口较分散。
图1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居住人口热力分布图
对居住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人群在产业园工作情况进行分析,2022年10月,12.12万的居住人口中共有6.77万人在产业园就业,其中在煤基新材料产业区就业2.92万人,在现代煤化工产业区就业1.59万人,在化工新材料产业区就业2.26万人。
结合产业区2022年10月的月度用工人数8.30万人(详见第三章)来看,产业区就业人员超八成约81.6%居住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其中,在煤基新材料产业区就业且居住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约占85%,在现代煤化工产业区就业且居住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约占93%,在化工新材料产业区就业且居住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约占78%。
分区块来看,居住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人口在煤基新材料产业区ABC各区块的就业人数分别为1.75万人、1.09万人和0.08万人;在现代煤化工产业区ABC各区块的就业人数分别为1.03万人、0.21万人和0.34万人;在化工新材料产业区ABC各区块的就业人数分别为1.49万人、0.61万人和0.16万人。
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总体就业情况进行分析,2022年10月,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总工作人口为11.32万人,其中在产业区工作人口为8.30万人,占能源化工基地总工作人口的七成,约为73.3%。
从产值来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2022年10月总产值为152.42亿元,人均产值为13.46万元/人,其中煤基新材料产业区10月总产值为50.4亿元,人均产值为15.61万元/人,现代煤化工产业区10月总产值为71.1亿元,人均产值为30.53万元/人,化工新材料产业区10月总产值为31.0亿元,人均产值为11.31万元/人。
图2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产值情况
(二)宁东镇人口分布情况
2022年10月,宁东镇居住人口为4.08万人,占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居住人口的33.7%,宁东镇居住人口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就业的人数为3.36万人,分园区看:煤基新材料产业区0.09万人,现代煤化工产业区0.43万人,化工新材料产业区0.17万人,在宁东镇就业的人数为2.67万人。
(三)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白天人口和晚上人口分布情况
2022年10月,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白天人口平均值为7.27万人,其中煤基新材料产业区白天人口平均值为2.23万人,相比10月就业人口少1.00万人,现代煤化工产业区白天人口平均值为1.54万人,相比10月就业人口少0.79万人,化工新材料产业区白天人口平均值为1.95万人,相比10月就业人口少0.79万人,宁东镇白天人口平均值为1.55万人,相比10月就业人口少1.48万人。
图3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白天人口分布图
2022年10月,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晚上人口平均值为12.32万人,其中煤基新材料产业区晚上人口平均值为3.46万人,相比10月居住人口多0.01万人,现代煤化工产业区晚上人口平均值为1.85万人,相比10月居住人口多0.14万人,化工新材料产业区晚上人口平均值为2.89万人,相比10月居住人口多0.01万人,宁东镇晚上人口平均值为4.12万人,相比10月居住人口多0.04万人。
图4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晚上人口分布图
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产业区日度用工情况
(一)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产业区整体用工情况
2022年10月,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产业区日度平均用工人数为5.71万人,其中10月3日、10月10日、10月17日、10月24日和10月31日用工人数分别为:5.21万人、6.20万人、6.16万人、6.16万人、6.07万人,用工活跃度(用工活跃度=当日用工人数/基期用工人数,以2021年6月为基期)分别为:67.4、80.1、79.6、79.7和78.5。从用工时长来看,10月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产业区日度平均工作时长为7.3小时,其中10月3日、10月10日、10月17日、10月24日和10月31日日度用工时长分别为7.2小时、7.4小时、7.4小时、7.1小时和7.1小时。
图5 宁东化工基地产业区日度用工情况
图6 宁东化工基地产业区日均工作时长(小时)
2022年10月,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产业区周度平均用工人数分别为5.04万人、6.24万人、5.92万人和5.78万人。第四周相比第一周增加0.74万人,相比第三周下降0.14万人。
图7 宁东化工基地产业区周均用工情况(万人)
(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产业区分园区用工情况
分园区来看,2022年10月煤基新材料产业区、现代煤化工产业区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区日度平均用工人数分别为:2.23万人、1.54万人和1.95万人。其中煤基新材料产业区10月3日、10月10日、10月17日、10月24日和10月31日用工人数分别为:1.99万人、2.55万人、2.36万人、2.45万人和2.35万人,用工活跃度分别为:66.6、85.4、79.1、81.9和78.7;现代煤化工产业区10月3日、10月10日、10月17日、10月24日和10月31日用工人数分别为:1.43万人、1.64万人、1.66万人、1.64万人和1.65万人,用工活跃度分别为:67.6、77.9、78.8、77.8和78.1;化工新材料产业区10月3日、10月10日、10月17日、10月24日和10月31日用工人数分别为:1.80万人、2.07万人、2.17万人、2.15万人和2.09万人,用工活跃度分别为:68.2、78.4、82.2、81.4和79.1。
图8 宁东化工基地产业区分园区日度用工情况
2022年10月,煤基新材料产业区周度平均用工人数分别为1.96万人、2.50万人、2.30万人和2.25万人;现代煤化工产业区周度平均用工人数分别为1.37万人、1.67万人、1.61万人和1.56万人;化工新材料产业区周度平均用工人数分别为1.71万人、2.12万人、2.02万人和1.99万人。
图9 宁东化工基地产业区周均用工情况
(三)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产业区各园区分区块用工情况
分园区区块来看,2022年10月煤基新材料产业区ABC各区块日度平均用工人数分别为:1.34万人、0.84万人和0.05万人;现代煤化工产业区ABC各区块日度平均用工人数分别为:0.95万人、0.27万人和0.33万人;化工新材料产业区ABC各区块日度平均用工人数分别为:1.33万人、0.48万人和0.14万人。
图10 宁东化工基地各园区分区块10月平均用工情况(万人)
(四)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产业区到访人口情况
2022年10月,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产业区到访人口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10月3日、10月10日、10月17日、10月24日和10月31日人数分别为2543人、1800人、1575人、1682人、2363人。
图11 宁东化工基地到访人口分布情况(人)
三、园区月度工作人口情况分析
2022年10月,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产业区月度用工人数为8.30万人,其中煤基新材料产业区、现代煤化工产业区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区用工人数分别为3.23万人、2.33万人和2.74万人。
从居住地来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产业区月度用工人数主要在银川市有8.24万人,分区县来看主要分布在灵武市7.38万人,占比89.5%,其次是兴庆区和金凤区,人数分别为0.29万人和0.23万人。
图12 宁东化工基地月度工作人口居住地分布情况
从籍贯地来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产业区月度用工人数来自本省的人数为3.91万人,占比为47.12%,来自外省的人数为4.39万人,占比为52.88%,来自外省的最多的三个省份分别为,河南、甘肃和山东,人数分别为0.98万人、0.77万人和0.46万人。
图13 宁东化工基地月度工作人口籍贯地TOP10(万人)
2022年10月,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产业区月度到访人口为4.98万人,其中,籍贯地来自本省的人数为0.95万人,来自外省的人数为4.03万人,来自外省中最多的三个省份分别为,河南、河北和山东,人数分别为0.62万人、0.50万人和0.49万人。
图14 宁东化工基地月度到访人口籍贯地TOP10(万人)
附件
指标口径说明
一、日度用工人数
白天7点至21点驻留时长最长的点计为工作地,工作地在园区内且在园区驻留超过3小时的工作人口。
二、月度居住人数
当月内夜间驻留时长最长且驻留超过10天的点计为居住地,居住地在研究区域内的居住人口。
三、月度用工人数
当月内工作日白天驻留时长最长的点计为工作地,工作地在园区内的工作人口。
四、园区到访人口
单日在园区内出现30分钟的非职住人口。
五、全量人口外推专利算法
首先,通过机器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算法以联通用户的位置数据和三网通话关系数据来推算异网用户位置,从而得出各区县联通用户市占率。其次,通过头部互联网APP数据及自研机器学习算法校准最终联通市占率。最后,基于城市宏观经济指标和人口抚养比校准后得到手机普及率。基于以上步骤,得到每一个联通用户的扩样系数。外推算法已获得发明专利证书,并在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等全国层面相关人口统计项目中应用并得到专家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