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宁东动态
劳模风采·自治区劳动模范|杨彦凯:乡村振兴路上的“领头雁”,人民群众心中的“能干支书”
  1. 发布时间:2025-05-08
  2. 来源: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
  3. 作者:

杨彦凯,男,汉族,198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初中学历,现任宁东镇回民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牢记和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心系群众,时刻把百姓的冷暖挂在心头,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温暖民心,让党的关怀照进每家每户,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乡村振兴路上的动人篇章,连续2次荣获宁东基地“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党建引领强根基,点燃乡村振兴“红引擎”。2020年,杨彦凯临危受命,担任回民巷村党支部书记,面对的是一个组织涣散、发展滞后的“后进村”,村党支部被列“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松散,群众信任度低。“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杨彦凯从强化党建入手,创新实施“红色领航”工程。他带头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打造“一刻钟微党课”“党员驿站”等特色党建品牌,让组织生活“活”起来。建立“1名支委+3名党员+N户群众”的网格化服务体系,推行“阳光村务”,创新“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80余件。在他的带领下,村党支部仅用一年时间就摘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党员参会率从不足50%提升到95%以上,群众满意度测评达到98%。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成为服务群众的“暖心驿站”,3名致富带头人在支部培养下脱颖而出。

产业振兴闯新路,勇当共富“排头兵”。“守着金饭碗要饭吃”是回民巷村过去的真实写照。虽然紧邻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但村集体经济长期薄弱。杨彦凯敏锐抓住区位优势,创新“支部+公司”模式,激活村属开发公司市场活力。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先后投资建设化工新材料产业区普货调度中心,打造宁东美食商业街,购置14套商业房产。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50万元,总资产达4000万元。更难得的是,通过与园区企业“结对子”,为50余名困难群众解决了就业问题,实现了“村企共赢”。“发展产业不能单打独斗,‘要多条腿走路’。”杨彦凯常说。如今,回民巷村已形成工程承包、物业服务、资产租赁、商贸经营等多元产业格局,村民年人均收入较2019年翻了两番。

民生为本显担当,绘就幸福“新图景”。在杨彦凯心中,村民的小事就是村干部的大事。他推动改扩建民惠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代办窗口,实行村干部“全天候”值班制。对老弱病残群体,坚持上门服务,让群众“零跑腿”。他创新民生保障机制,实现村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意外险“三险”集体全额补助,建立大学生助学、困难群众帮扶等制度。在2024年抗洪抢险中,他连续奋战36小时,带领党员转移群众140余人,抢通道路8条,用行动诠释了党员担当。同时,他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每年举办“乡村文化节”,组建文艺队,推动移风易俗。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清理各类垃圾6万余吨,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劳模这样说:“作为一名农村党组织书记,我深知自己肩上担着乡亲们的期盼。乡村振兴不是喊出来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首先要把党支部建强,把党员队伍带好。我们村干部要当好‘三种人’:做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带着乡亲们闯市场、找门路;做群众冷暖的知心人,把每家每户的困难都放在心上;做乡村治理的明白人,办事公道、清正廉洁。我常跟村干部说,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答应的事就一定要办好。这些年最大的体会是:只要心里装着群众,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就一定能赢得信任和支持。乡村振兴路上,我们党员干部要永远走在最前面!”